用于成人及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尤其适用于自闭症、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等常伴有情绪行为障碍人群的康复。本产品将计算机音频、图形处理算法与音乐治疗理论相结合,通过对音乐、图像、视频信号进行实时处理,以听觉和视觉刺激引起心理与生理状态的变化,最终实现对不良情绪的干预。主要功能:

  1. 可视音乐干预策略:采用正性、中性、负性音乐,结合现实与虚拟画面,结合现实与虚拟画面,使听觉信号与视觉信号共同作用于人体生理与心理;
  2. 视觉交叉干预策略:采用三屏动态显示技术,其中干预用左右屏分别设置为现实显示屏与虚拟显示屏,通过对图像、视频等素材从虚拟到现实显示的动态迁移,实现视觉感知效果的变换;
  3. 脑电波干预策略: 通过脑电波嵌入音乐、特效视频(图像、动漫、虚拟画面),脑电波嵌入灯光等多重刺激方式诱导出期望脑电波状态;通过实时主频模拟调整技术进行脑电波检测来观察受试者脑电波的活动状态并进行相应的特征分析;
  4. 可视序列画面诱导:采用可视序列诱导式注意力训练和视交叉视听诱导治疗相结合进行可视序列画面诱导;
  5. 可视音乐素材库管理:童趣篇包含11个轻松愉快的主题,动漫篇包含以动画为主体,结合雕塑、 摄像等多种艺术手法的4个主题素材,频谱篇共有8个自然主题风光,将音乐的时间域信号转换成频率域信号,可多参数、多指标地诱发康复对象的理性思维,联想视听的主题给人不同的音乐感受,有助于影响人的生理状态;
  6. 康复效果监控:采用单一被试技术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全程监控;

可视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节奏欢快、旋律流畅的音乐能够带来积极、兴奋的情绪体验;而安详、平缓的音乐能够安抚焦躁不安的情绪。生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血液循环、血压升降、脉搏跳动、心脏收缩、肌肉张弛和呼吸频率等生理状态都有影响。因此,音乐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情绪行为障碍的干预。其中,可视音乐治疗即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音乐治疗手段。

视觉是最人类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通道,在干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听觉通道。可视音乐干预疗法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组合,结合视觉的具体性和听觉的抽象性。视觉与听觉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再现或创造出清晰鲜明、富有感染力、更具吸引力的视听形象。

其理论与技术基础主要为:

1. 视觉交叉原理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视神经离开视神经管后到达视交叉。来自双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左视野所感知的图像主要反应在人大脑的右半球,右视野所感知的图像主要反应在人大脑的左半球。
根据上述原理,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将屏幕中呈现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左、右屏幕处会出现实物动画和经过特殊处理的幻觉动画。实物动画来自于现实世界,幻觉动画来自于幻觉世界;治疗时人置于现实世界和幻觉世界的双重刺激状态。

2. 同质性原理与脑电波诱导技术

同质性原理即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类型的选择要与康复对象情绪同质的原则。研究发现,同质性音乐比异质性音乐更能提高干预效果。康复对象听到与自身情绪相一致的音乐,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达到治疗的目的。
人们对音乐的情感反应,大体可以分为愉快、平静、悲伤三种类型。为了适用于音乐治疗,我们将这三种音乐类型分成:正性、中性和负性音乐。

与此同时,除了心理上的共振,本产品还采用了脑电波诱导技术,利用声音、图像等物理刺激,诱发生理(脑电波)共振。脑电波频率以听觉(音乐)、视觉刺激(动画、灯光)的方式导入大脑,大脑就倾向于跟随,最后将被锁在这个脑电波频率上,从而引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例如,为了让焦虑情绪平静下来,我们运用双声道音乐和立体视频对康复对象进行诱导。在音乐的左右声道中嵌入了8Hz差频,在视频的立体深度中嵌入了8Hz差频。这些差频脉冲最终在大脑中诱导出8Hz的α波,让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这样生理和心理诱导同时启动,起到事半功倍的干预效果。